近期,英语系青年教师蒋岩的学术专著《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的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在该书扉页的《出版说明》中写道:“为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人才扶持力度,促进优秀青年学者更快更好成长,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起设立博士论文出版项目,重点资助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此为该书出版契机。全书共37万字,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出版,学者王晓路教授为该书作序。
《论活动诗歌》聚焦活跃于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艺术界的“纽约派”诗人,包括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詹姆斯·斯凯勒(James Schuyler)和芭芭拉·格斯特(Barbara Guest)。他们不仅创作大量“文本诗歌”,也广泛进行诗歌朗读、“诗-画”、“诗歌-剧场”、“诗歌-音乐”、“诗歌-电影”等跨媒介、跨艺术门类的实验与合作,突破了以印刷文本为核心的传统诗歌体制,深刻影响了当代美国文学史与艺术史。这既是当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诗歌沿先锋、实验路径的变革,又是诗歌古已有之的“活动基因”的释放。
该书以此为考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活动诗歌”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对活动诗歌的复杂谱系、艺术形式、美学特点、时空特征、存档机制、审美范式等范畴进行全面考察,散布在《纽约派诗人与活动诗歌流变》、《活动诗歌展演:诗歌朗读与剧场实践》、《合作中的活动诗歌:多作者与语境实践》、《活动诗歌的时间、空间与观众》、《活动诗学》等五章。该研究在解蔽既有文学事实与转变诗歌观念的基础之上,达成对后印刷术时代诗歌变革的渊源与流向的深入理解。
英语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