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老师们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就论文发表而言,除了国内高级别期刊发表中文论文,以李成坚教授和曾虹教授为代表的英语系老师也在国外期刊上刊发了多篇高水平英语论文,凸显了英语系以科研促学科和专业建设、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态势。
李成坚教授已在A&HCI检索期刊上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Literature & Theology 2020年第4期的论文题目是Oscar Wilde’s Reading of Zhuangzi in ‘A Chinese Sage’。1889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英译的《庄子:神秘主义者、道德家与社会改革家》在伦敦出版,次年王尔德发表长篇书评“中国圣人”。该文聚焦此篇书评,探讨翟译本如何影响王尔德对庄子观念的理解。摩尔为翟译本作了一些注释,因此该文也从此角度分析其对王尔德接受庄子思想的影响。王尔德受两人的影响,对庄子观念形成一种“创造性的误解”,其对《庄子》的解读加深了 19 世纪后期英国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另一篇论文是发表在Ariel-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2020年第2期的书评,评述了里拉·甘地的《后殖民理论》(第二版)一书,认为甘地总体阐述了后殖民理论的知识遗产,揭示了民族主义辩证法,反思了后殖民理论的局限性,解决了与后殖民研究的相关问题。
曾虹教授已在A&HCI检索期刊上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在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2019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题目是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of Taoist Influenced Chinese and American Poetry。本文试图解构“自然”在中国自然哲学中的理性地位,探索在其影响下哲学和诗歌的悲剧潜力,分析其克服历史悲剧的审美策略,以及这种悲剧潜力如何在其影响下变成中美现代诗歌中的死亡和破碎意象。此外,本文界定了中国自然哲学、西方悲剧理论和西方唯美主义的密切关系,并揭示了在其影响下中国自然哲学和诗歌的宁静、整体视野的神话下的悲剧倾向。在Literature & Theology202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的题目是A Comparative Study of Zhuangzi and Nietzsche’s Tragic Vision and Aestheticism。该文认为,庄子和尼采的唯美主义是克服其悲剧人生观的一种手段,二者都寻求一种审美化的精神自由,但两种形式的唯美主义都有其代价,即狄俄尼索斯对扎格勒斯的惩罚、庄子思想中对历史时间和历史本体的牺牲。在他们对审美化的原始统一观之下,两者都被悲剧性的冲突和牺牲所撕裂。在Critical Sociology上发表书评,题目是Semiotics of Postcolonial Exile in Vijay Seshadri。本文借鉴赛义德、霍米巴巴和鲍德里亚来分析维贾伊·瑟哈德里的普利策奖诗歌《三部分》,探讨了在欧美文学和印度文学传统中,瑟哈德里对文学先行者的后现代模仿是如何揭示后殖民流亡符号学。
(英语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