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4月15—16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全国外语教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现将我院李成坚院长参加并作专题发言的【专题论坛六】“教师发展:教学设计与科研创新”的相关报道转发如下:
挑战与方法:高校外语教师团队与个人发展通道探索——【专题论坛六】教师发展:教学设计与科研创新
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及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无不对高校外语教师作为团队和作为个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专题论坛六围绕“教师发展:教学设计与科研创新”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教授和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霄翔教授主持该论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别高校的七位专家学者就外语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的理念、路径与实践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明晰内涵,探索外语教师发展策略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程教授从教师教育研究者的角度首先指出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内涵和利益相关者,然后探讨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程教授指出,教师发展的内涵不仅包括学习和更新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提高研究能力,也包括培养和保持兴趣、创造性和热情,形成外语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等。对于机构和教师个人来说,进行教师发展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最后程教授以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结束。程教授希望更多的人和机构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问题更加关注,从而全面地探索推进教师发展的方法。
通识教育: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发展新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李成坚教授以“通识教育: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发展新方向——西南交通大学跨文化通识课程实践报告”为题,介绍了本校作为理科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实践。西南交大针对培养国际化人才、同时发展教师队伍的需求,建设了四个模块的通识课程群供全校学生选修——全球视野与国际化知识构建课程模块、国际惯例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开放意识与本土意识养成课程模块和国际化就业能力拓展模块。通过此项改革实现了对大学外语的重构、教学团队的重构,并且人才培养辐扩射到密切相关行业。
自觉发展:外语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与方法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曹进教授以“自器见道——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通道与方法”为题,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近四年以来面对扩招造成的教师队伍结构性膨胀但平均学历不高的现状进行的教师发展改革。为外语教师设计了学历、学位、职称,访学、交流、研修,校本教研三大职业发展通道和5种发展的途径,包括尊重教师个体兴趣的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共同发展 、围绕某一专题的专业发展 、关怀师生需求的均衡发展 ,最后达到自觉发展。
找准方向,外语教师进行选择性发展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龚晓斌教授以“高等教育变革背景下外语教师的选择性发展”为题,介绍了针对本校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特点而进行的教师团队建设的改革。鼓励教师根据自己所长(如教学或科研)进行选择性发展,具体包括自主选择发展、诊断式发展、仁爱式发展和退出式发展。从职称评定和奖励方法上设立灵活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合理转岗。同时,将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设置“读写”、“听说”和“翻译”三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不同学历、不同专长、不同年龄的教师均得以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发展。
改革课程,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美馨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基础课程改革与学术创新的相互促进——以‘基础课程’为例”。胡教授通过分享她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的教学设计,展示了英语专业教师如何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将学术研究反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更好地拓展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培养其思辨和研究能力。胡教授呼吁:勿以“基础”而不“学术”。并希望借此改革促进教师作为思想者的自然身份的觉醒,而不是一个标准、模式的执行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成长为自主、自由的专家型教育者。
分类发展,推进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金铨教授以“高等教育变革背景下外语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路径与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本校在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扬州大学通过指定明确的教师科研教学评价奖励政策,和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团队化工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等具体措施,有步骤、分层次的对教师的科研发展予以大力推进和支持,在教师质态和科研整体水平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突破瓶颈,独立院校教师发展途径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王颖老师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观照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选择”为题,首先分析了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困境与发展瓶颈,然后尝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发展的途径,一是实施专项内容人文教育,成为专家型教师;二是开展ESP、EAP教学与研究,成为复合型教师;三是开展教学研究,成为教学研究并重型教师。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针对教师评价的问题,张绍杰教授呼吁对外语教师的评价应加以分类,改变单一的科研为主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应当尽己所能去推进这一改变。李霄翔教授指出,教学是教师的基础能力,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教学能力;如本论坛中好几位发言人提到的,教学的改革可以促进科研发展,科研可以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不应该截然分开。
张绍杰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表示,本论坛的发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发展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与启发。外语教师是外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发展是外语教育改革中永恒的议题。无论是外语教师个人,还是外语学院,还是学校层面,都需要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具体的学校现实,思考制定合理可行的策略,推动外语教学和外语教师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