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下午3点,工程英语系在九里校区0910办公室组织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去年寒假期间赴英国利兹大学考察的沈一新、李捷、秦峰等几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利兹之行的心得体会,老师们围绕着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沈一新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利兹之行的重要内容之一:CPD研讨(“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由英方的四位老师和我院的五位老师共同进行,研讨共进行了10次,中心目标是初步形成利兹学院英语教学大纲框架,研讨围绕着“教什么”这一问题展开,首先是需求分析、困难分析、目标分析,然后具体到教材的选择,最后是教学法的确定,通过双方共同努力,现已基本明确了英语教学目的和目标,初步构建了教学大纲的主体框架,为下一学期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在教学观摩中,沈老师提到感受最深的是上课量的区别,利兹大学老师2小时课堂教学的量比我们一节课45分钟的量要小得多,由于学生课外准备充分,课堂参与性强,学生得到的量却很多,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主讲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信息量的输出太多,学生课堂参与少,结果学生获得的量相对较少,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老师可通过微课等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授课内容,要将老师真正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沈老师还提到了利兹大学硬件资源相当丰富,这也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由于利兹大学对老师在科研方面不作要求,使得科研完全成为一种自愿行为和个人喜好,反倒促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秦峰老师观摩了利兹大学工科的很多专业课,感受最深的是工科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英语阅读技能可能要远大于听说技能,其次是10多人的小班教学与我们大学英语60至70人的大班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教室的桌子和椅子可以移动,可以根据课堂讨论的需要灵活布置,这些都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李捷老师谈到印象最深的是利兹大学的学术英语课程,老师采用的教学法叫 “Academic Reading Circle,” 该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授课内容很多是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学生在上课前两周会得到上课所用的教学材料,并选择在 “Reading Circle” 中扮演的角色,如 “Discussion Leader” 负责组织课堂讨论,提出三个讨论问题, “Visualizer” 负责收集图片视频材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不断出现观点的碰撞,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监管者的角色,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会就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不仅涉及文章内容,还有引用文献格式、数据来源等学术相关问题。
三位老师介绍完后,老师们围绕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曾祥敏老师认为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十分严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思想的“翻转课堂”理念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必将做出重大调整,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看似老师轻松,实则对老师的知识架构、学识广度、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秦峰老师提到的学生英语阅读技能重要性这一问题,老师们认为当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小,二是阅读技巧的缺乏,尤其是工科学生对英语单词“零容忍”的态度,阅读中细究每个单词的意思,导致了阅读速度的减慢,缺乏对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而英语教学特别是学术英语教学中尤其需要学生容忍生词,这也是“模糊教学法”理论所强调的。
此次教研活动让工程英语系的老师们了解了利兹大学英语教学与我们的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反思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为即将推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工程英语系 何大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