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新闻公告  
本科生专业概况  
资料下载  
新闻公告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新闻公告 > 正文

外国语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记述

       

    2018714日到715日,为期两天的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圆满举办。此次夏令营成员是来自全国近20所高校的优秀学子。

7148:30,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犀浦校区一号教学楼1405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副主任赵毅、外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学院党委书记李卓慧、副院长俞森林、副院长王鹏飞、副院长杨安文、党委副书记王俊棋、党委副书记余清秀、院长助理易红、院长助理任显楷、教学部主任蒲茂华等出席了本次仪式。仪式由学院副院长杨安文主持。

仪式开始,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卓慧致辞。她代表学院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近年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和实现国家战略,是高校和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为此,盛邀同学们攻读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QQ图片20180717151154.jpg

随后,研究生院招生办副主任赵毅向现场的同学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称。学校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培养了以茅以升、林同炎为代表的优秀学子。

 

    最后,杨安文副院长先简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校史,并从学院历史、学院概况、师资力量、学术成果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情况。之后杨院长诚挚地邀请同学们选择到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继续深造,一起培养科研兴趣,拓展学术视野,明确研究方向,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至此,本次夏令营开营仪式完满结束。

为了让同学们对外语学科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经过短暂休息后进行了第一场学术专题讲座。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教授分享了自己求学的经历、指导研究生的经历,让同学们在平实、真诚的话语里,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攀上学术高峰。德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莫光华教授和西南交大“雏鹰学者”任显楷副教授的讲解,让同学们体悟到只有不断积累,不断积淀,学术造诣才能水到渠成;两位教授向同学们强调,做学术一定要以兴趣为导向。

714日下午,学院安排参观了磁悬浮列车馆、顶峰多尺度科学研究所。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一些高铁知识、感受了与文科截然不同的氛围,更认识到了工科的严谨、理性。期望这种工科精神可以对同学们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715830,以翻译为主题的第二场学术讲座正式开始。虽然三位老师同谈翻译,但却道出了翻译的不同特色。俞森林教授的中国典籍翻译,将同学们的视野直接从硕士延伸至博士,翻译学的“学术之路”呈现得淋漓尽致;戴若愚老师的工程翻译,长段晦涩的文字,在他亲身经历的演示中,让同学们相信,工程英语也可用“美”来描述;黎斌老师幽默风趣,在他游刃有余的讲解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功用,极具感染力,让人有种奋不顾身想要投身其中的冲动。

为对同学们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随后进行了分专业师生交流会。同学们准备充分、积极应对,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7151400,学院安排了营员对话硕博学长的环节。2016级博士生许怡文,2018级博士生王晓菂,2017级硕士生林义,三位优秀学长以他们自身的经历、骄人的成绩,让同学们意识到天道酬勤,只要找对方向,不懈努力,定会与优秀比肩。

 

QQ图片20180717151848.jpg

7151500,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闭营仪式在在犀浦校区一号教学楼1405学术报告厅举行。学院院长李成坚、副院长俞森林、副院长杨安文、副书记王俊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吕长竑教授、德语系系主任何俊等出席了闭营典礼。

首先,杨安文副院长对学院的招生政策、奖学金评定细则进行了解读,指出了选择交大外语学院的多种优势。

随后,各专业导师代表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导师们肯定了同学们在专业上的学习成果,也针对一些不足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同时鼓励大家不畏困难,坚持学术研究。

接着,学生代表发言。营员们首先感谢了教学部的老师们。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用心做到极致,将爱与温暖传给素昧平生的同学们,让他们初进交大校园即有回家的感觉。而交大外语学院导师们的学术高度、人格魅力,更让他们震撼不小。他们深感,在这以交通扬名的工科学校里,居然隐藏了如此有厚度、有深度的外语学科,此番前来,真是不虚此行!

最后,李成坚院长深情致辞闭营典礼。她不经意间流露的真切,把同学们感动得湿润了眼眶。随后,李成坚院长为夏令营的营员们发放了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本次闭营仪式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为期两天的夏令营活动,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了西南交大外语学院,感受到了外语学院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学术氛围;感动于老师们渊博的知识、敬业的指导;感恩于教学部、学工组老师的无限关怀。

相信我们会再相遇,在这桃浓李郁的校园里,一起同造最高峰。

 

                                       撰稿:张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