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系
新闻公告  
本系概况  
师资介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学习园地  
学生风采  
特别推荐  
人才培养 首页 > 国际汉语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苏格兰印记·岸芷汀兰(上)

苏格兰印记·岸芷汀兰(上)

——爱丁堡动物园课堂教学观摩日志

仿佛《Scotland the brave》在胸中奏起,我怀着期待与忐忑踏上了苏格兰这片雄伟而传奇的土地。初到苏拉格中小学孔院的我,开始对在动物园上课这件事一头雾水,心里藏着不知多少不安与茫然,既担心上不好课遭人嫌弃,又害怕没课上毫无作为。幸好我的导师Sandie看出了我内心的惶恐,并没有让我立刻走马上任,而是安排我去听课、体验,逛逛这偌大的爱丁堡动物园。

动物园漫步

园内美如童话

门内门外

教育中心门内外都有可爱的企鹅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我所工作的这个地方应该叫做“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慈善机构。而爱丁堡动物园为这个学会所有。我所在的是“探索与学习”部门,主要工作是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进行科普教育。这些孩子们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年级为单位,到动物园来上预约的课程,如“濒危物种”、“热带雨林”、“动物行为观察”等等。这些课程有些是在室内教学,有些是室内、室外教学相结合;有些与生物有关,有些与地理有关,更多地是将百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孩子多方位视角。

课堂设置灵活,教学有迹可循

我观察的第一节课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性教育课。国外的孩子其实也和国内孩子一样,提到生殖器官就忍不住害羞,所以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了解生理知识也是国外老师的难题。老师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带孩子们参观了企鹅、犀牛、狒狒等动物,在讲述动物求偶、繁殖行为的同时,对比人类的相似行为,让孩子们渐渐认识到人类是如何繁衍的,以及自己的身体又有着怎样的奥妙。

室内进行的课程也毫不逊色,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例如“热带雨林”课,首先,老师通过提问,步步深入,去教授热带雨林相关的知识。一举两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从而合理地分配讲解时间。接着,在讲解雨林层次分布的时候,老师还会展示真实的动物给大家看,并且允许孩子们亲自上手抚摸。其中不乏罕见的巨大蜗牛、体积惊人的丛林蟒蛇等。最后,还有高科技的VR眼镜,带着大家一起身临其境地感受热带雨林的奇妙,体会雨林遭遇滥砍滥伐时的痛心疾首。

 上课2

我的同事Blair在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上课(转自推特@RZSS Education

无声惊雷

这些课程看似与语言教育无关,但实际上处处深藏玄机。无论内容再丰富多彩,老师讲得再慷慨激昂,只要讲解时间超过三分钟,学生就开起了小差。因此,枯燥乏味的长时间讲解绝对行不通。

老师采取的具体解决办法有两点:一是时不时地提问,问题无需太难,但无论问题难易,一定要给回答的学生积极的鼓励;二是不断给予新的刺激,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好玩新奇的道具、蹦蹦跳跳的游戏、又或是高科技的融入,这些都是有效的刺激源,能再次引回学生们的注意力。

 上课1

孩子们既兴奋又害怕地想要接触蛇(转自推特@RZSS Education

其次,环节要步步到位,但时间弹性多变,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不按套路上课。在我同事们的课堂上,很少出现在讲解不充分之时就贸然开始操练的情况。他们往往通过提问导入知识点,在了解学生水平的情况下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解,提问,实现知识的巩固或升级。若学生水平较好,可以适当缩短讲解时间,增加体验的时间;若学生水平较差,也没有一味地长时间讲解,而是将讲解融入到体验中,帮助学生学习。

最后,永远不要强迫学生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举手,老师有时出于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好心,特意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这些学生,甚至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人所愿,原因有三:一是老师觉得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二是学生的性格本就不喜张扬,即使回答了问题他也不觉高兴,反而会忧心忡忡,生怕没有答好;三是在一些多种族生活的国家,有些孩子不回答问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语言关没过,答案在心口难开。因此,老师应该避免使用点名这种“偷懒”的方式,尽量通过巧妙的设置和气氛的调动引导不爱举手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课堂观察已半个月,我在不断地学习和收获着,对走上讲台逐渐有了信心,对动物园的汉语课也有了许多有意思的设想,甚至开始跃跃欲试。就在这时,我刚好接到安排:我的苏格兰第一课——“熊猫历史语言课”就要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