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党政办公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生工作  
国际交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术研究 > 正文

第二届中美关系的人文基础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主旨发言

2018630日至71日,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以“中美关系的人文基础与跨文化交际”为主题,举办了该议题的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就中美之间在人文交流和跨文化实践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将延续这一传统,举办第二届中美关系的人文基础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的对华认知与态度出现了深刻变化,两国间在经济贸易、科技合作、教育与人文交流甚至外交与军事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出现摩擦,中美关系走向动荡。林林总总的变化,需要学术界进行深入的反思。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张以“人文”与“文化”视角思考现实。我们认为,中美之间中的很多问题,在根源上是人文和文化差异的问题。问题的背后存在着两国历史和传统、观念与文化的深刻差异。揭示这些差异和矛盾的人文与文化根源,进而促进中美之间的跨文化容通,是研究中美关系问题的基本使命。基于此,本届会议继续第一届会议人文与文化的思考传统,重点选择若干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期为准确理解中美之间的问题所在及其人文与文化根源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为改善与促进中美关系提出基础性思考。

 

 

服 务 指 南 

 

1.      会议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部园区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一号教学楼14011405140814111511

 

2.      就餐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三食堂二楼风华苑(凭注册名牌就餐)

 

3.      住宿地点

成都天河智选假日酒店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天河路地铁站D口合能橙中心3

电话:028-81732988

 

4.      会务组联系方式

总体协调:任显楷 13880763938;刘柯宏 15884559733

用餐安排:陈兴玉 13881926696

会议报到:李  13981725700

交通接待:郝慧颖 18602872069

 

5.      校园导向图

 

A close up of a map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天河智选假日酒店到交大犀浦校区南门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map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交大犀浦校区南门到一号教学楼

 

 

会 议 议 程

 

会议报到

 

628

13:00-20:00

报到地点:

成都天河智选假日酒店大堂

(天河路地铁站D口合能橙中心3栋)

 

629

8:00-8:30

报到地点:

会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1号教学楼41405

 

629日上午

 

8:30-9:00

开幕式     地点1405

主持人:李卓慧(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1、介绍嘉宾

2、西南交通大学校领导致辞

3、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致辞

4、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储诚志教授宣布2019年课题立项名单

 

9:00-9:20

合影(竢实扬华墙前)

 

主旨发言第一场(每人30分钟,含5分钟问答)     地点1405

主持人:刘乐宁(哥伦比亚大学

 

9:30-10:00

马钊(华盛顿大学)

21世纪中国城市形象的建构与国际传播

 

10:00-10:30

葛良彦(圣母大学

“文镜主义”大旗下的美国明清经典小说研究

 

10:30-10:50

茶歇

 

主旨发言第二场(每人30分钟,含5分钟问答)     地点1405

主持人:任显楷(西南交通大学

 

10:50-11:20

吴伟平(香港中文大学

中美语言学习者的读物:文化差异与读物的视角和焦点

 

11:20-11:50

梁霞(华盛顿大学

美国中文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11:50-13:30

午餐(校内·风华苑二楼)

 

629日下午

 

院长论坛:国别和区域研究与外语学科建设(每人30分钟)     地点1405

主持人:王卓(山东师范大学)

 

14:00-14:30

王晓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研究类型与学科建设

 

14:30-15:00

王金铨(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中的国别与区域研究

——以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为例

 

15:00-15:30

杨连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15:30-16:00

侯敏跃(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语学科框架下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6:00-16:10

茶歇

 

16:10-16:40

王波(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从小处入手——谈外语学科美国学的理论与方法

 

16:40-17:10

张旭(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立足三性,聚焦东盟,面向未来: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的若干思考

 

17:10-17:40

李成坚(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语学科体系下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正当性问题

 

17:40-18:10

特邀嘉宾发言:傅勇林(全国政协委员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9年美国研究中心年度立项项目交流会     地点:1408

主持人:王鹏飞(西南交通大学)

点评嘉宾:刘乐宁   储诚志     俞森林

 

14:00-14:45

 

 

 

 

14:45-15:10

15:10-15:45

2019年立项申报人代表分享(每人15分钟)

1、黄鹭:美国历史遗产保护综合性立法研究

2、樊亚琪:国家认同:民族危机与大学课程重构以西南交通大学改革为例(1912-1945

3、张荣荣:美国生态交通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提问与交流(共25分钟)

点评与建议(刘乐宁、储诚志、俞森林)(共35分钟)

 

15:45-15:55

茶歇

 

15:55-16:40

 

 

 

16:40-17:05

17:05-17:40

历年立项申报人代表分享(每人15分钟)

1、张秋梅:萝特女性主义人论思想对传统人论的超越

2、胡光金: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žWž莫里斯符用思想研究

3、王韬:近代美国人在川教育活动研究:1899-1943

提问与交流(共25分钟)

点评与建议(刘乐宁、储诚志、俞森林)(共35分钟)

 

18:30

晚餐(校内·风华苑二楼)

 

630日上午

 

 

分论坛一     地点:1401

美国语言教育研究(每人15分钟)

主持人:黄莎(肯尼索州立大学)

                    林佳(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8:00-10:20

1焦新平(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从语言旗舰项目看美国外语教育政策

2黄莎(肯尼索州立大学)Authentic Materials   in Chinese Classroom: A Survey Study on Learner Perception

3林佳(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The Pedagogical Value of Films in Advanced-leve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4蔡建丰(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体演文化教学法新探——俄亥俄州立大学模式在国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5、周露曼(四川大学锦江学院):An Analytical   Research of Major Problem of Bilinguals for Academic Writing

6彭小曼(四川大学):美国留学生汉语口语焦虑原因中的汉语语序偏误研究

7任倩(四川大学):新时期美国语言政策的探究及启示

8王艳慧(西南财经大学):News   Discourse Analysis of Confucius Institute: A Diachronic Corpus-Based Study of   Reports on U.S. Newspapers

9、许戈辉(国防科技大学):从语言规划视角看汉语在美国语言地位发展

 

 

分论坛二     地点:1411

美国政治、交通研究(每人15分钟)

主持人:范丽丽(西南交通大学)   章瀚夫(国防科技大学)

 

8:00-10:20

1章瀚夫(国防科技大学)Historical Interaction of Media and Populism in U.S.

2范丽丽(西南交通大学)The Dynamics of Popu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3黄思杰(四川大学):从2018年中期选举看民主党竞选策略的转变

4孙国杰(西南交通大学):中期选举反映美国国内民意返潮

5、吴雪敏(四川大学):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改革及其动因研究

6、王玮(西安交通大学):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知识图谱及热点主题解析

7、伍琳燕: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Diplomatic   Language

8Sudipto   Sajol Kha(西南交通大学): A   Study to Reflect the Political Apath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Bangladesh

 

 

分论坛三     地点:1511

中美文学文化研究(每人15分钟)

主持人:卢丙华(攀枝花学院)   李泾(杜肯大学)

 

8:00-10:20

1、卢丙华(攀枝花学院):薛涛诗英译与中美之间的跨文化理解研究

2、李泾(杜肯大学):Reflections on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3、白雨卉(东北师范大学):An Analysis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ale Body and Femininity

4、李果(西南财经大学):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on   Goldblatt’s Translation: The Case of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5、李艳(西南财经大学):Cultural Default and Its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Yao Naiqiang’s Version of the Scarlett Letter

6、王钰(四川大学):On Edna Pontellier’s   Freedom-pursing in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through Chuang Tzu’s   Thoughts of Freedom

7、吴黄梅(西南财经大学):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on   the Issue of Identity in The Joy Luck Club

8、谢叶(西南财经大学):The Embodiment of the Local   Culture in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Red Sorghum

9、熊军(四川大学):“垮掉的一代”的参禅之路——试读凯鲁阿克笔下的寒山子” 

 

 

分论坛四     地点:1408

中美学科与跨文化研究(每人15分钟)

主持人:林力丹(普渡大学)   高耿松(里士满大学)

 

8:00-10:20

1、林力丹(普渡大学):Teaching English Literature in   America: A Chinese Professor’s Perspective

2、王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中美德俄文化价值观比较研究

3、高耿松(里士满大学):From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Current Chinese Studies to a Self-Reflexive and Dialogical Chinese Studies

4、邓凤鸣(四川大学):跨文化语境中的比尔波特与中国文化——以《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为例

5、李燕英(中山大学):记忆认同叙事——论严歌苓旅美期间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6、陈之童(四川大学):The Dissemination and Influence   of American Musicals in China

7、李长寅(四川大学):美国公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元素简析——以《在路上》与《万里任禅游》为例

8、周俊宏(四川大学):试析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10:20-10:30

茶歇

 

 

主旨发言第三场(每人30分钟,含5分钟问答)     地点1405

主持人:俞森林(西南交通大学)

 

10:30-11:00

田野(宾夕法尼亚大学)

从文化政治学角度解析美国中文教育中的意识形态争端

 

11:00-11:30

储诚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迷思

 

11:30-12:00

王启龙(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12:00-12:20

分论坛总结(每组5分钟,共20分钟)     地点:1405

 

12:20-12:30

闭幕式     地点:1405

储诚志做大会总结并致闭幕辞

 

12:30

午餐(校内·风华苑二楼)

 

 


论文摘要

(按场次及发言顺序)

 

主旨发言

 

21世纪中国城市形象的建构与国际传播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马钊

 

中国城市是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构建城市形象,并且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城市发展的成就与挑战,直接关乎海外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梳理了美国主流媒体展现的中国城市文化生态及城市形象。通过对于这些报道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提出一些有利于改进中国对外宣传与交流工作的建议,希望改善外宣工作,以利于进一步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乃至推广国家和城市发展成果,增加中国的软实力。

 

“文境主义”大旗下的美国明清经典小说研究

圣母大学 葛良彦

 

美国的中国文学研究从未隔绝于中国本土的中国文学研究,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二者更有合流之势。明清经典小说研究领域也不例外。然而,中美学者毕竟因文化背景与所经历的教育训练之差异而不可能在研究方法和侧重上完全一致。如果把在美国从事明清经典小说研究的学者群想象为一支配合中国本土的主力军作战的友军,这支规模不大的队伍却打出过为数可观的各色旗号,而其中最为醒目者当非“文境主义”莫属。文境主义批评的核心就是不把文学作品视为独立的存在而视其为所属文学传统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美国明清经典小说研究中,文境主义批评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将作品置于文学内部的经纬网络中,考察该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互文性”;二是将作品置于一个更大的视野,与特定社会历史脉络或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而发掘作品的意义。为篇幅所限,本文不可能对此展开全面的讨论,谨希望通过对几个批评案例的分析,对美国明清小说研究中的文境主义批评做一初步探讨。

 

中美语言学习者的读物:文化差异与读物的视角和焦点

香港中文大学 吴伟平

 

语言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任务,不管是母语、二语还是外语,我们一辈子都在为完成这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努力。为学习者设计的种种读物,就是帮助我们完成任务的工具之一。本文以中、英两种语言的各种课外读物为例,分析这一工具给学习者带来的欣喜和困惑,讨论文化差异对读物编写的影响,并对中文课外读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的重点包括(1)庞大的字数对编写课外读物的影响及各种陷阱;(2文以载道的问题;(3)字频和词频的问题;以及(4讲故事学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 

 

美国中文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梁霞

 

本文对美国中文教学近一百五十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大致的梳理,笔者的基本论点是:1、不少专家学者在讨论美国中文教育发展的原因时常聚焦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美国中文教育的发展这一结论,毫无疑问,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纵观历史发展过程,美国中文教育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战争、敌对-冷战、国防安全需要、移民政策、商业与民间机构的赞助、社区的推动、大学的办学指导方针等等,都是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也需要予以关注。研究中应尽量避免简单化的概括。2、对美国大学中文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离不开对美国中国学发展状况的研究。从完全隶属于中国学、为中国学研究提供工具,到相对独立、为研究同时也为中美的实际交流提供多用途的支持,这正是中文教育不断发展的体现。我们应避免孤立地讨论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而应将其置于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全球化过程以及中国学发展的大框架下做综合研究和考量,这样才能使我们对中文教学的发展有更宏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3、中文教育的发展是众多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研究中文教学发展历程需要顾及到多个层面、多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管理部门、教学机构、教授学者以及风格流派,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两位知名教授身上,否则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认识。对中文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分析是这一学科不断成熟和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文化政治学角度解析美国中文教育中的意识形态争端

宾夕法尼亚大学 田野

 

本研究利用文化政治学领域中的两个理论框架:“官方知识Official knowledge)和中介行为Mediated action)来探讨中文教学中的意识形态争议。本研究表明学校知识总是会反映主导意识形态。课程通常为学生提供各种文化工具,这些工具均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妥协的结果。

这些文化工具带有不同的权力和权威程度,一起构成了一个内部分为不同等级的文化工具包,其中某些工具比其他工具更有特权。所有这些文化工具都可以同时支持并限制学生如何谈论和思考中国,因为他们支持并限制了不同的关于中国的意识形态信息。本研究对学生和教师的采访显示了学生在谈论和思考中国时如何掌握、化用和(或)抵制这些文化工具。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迷思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储诚志

 

在汉语语言学的各种论题中,汉字问题大概是研究历史最丰厚、社会关注度最高、头绪最纷繁、争议也最大的一个。在世界上的诸多文字体系之中,汉字也是与“文化”及其使用者的文化意识和主张纠缠得最深、最复杂的一种文字。在学术与非学术领域,围绕汉字的各种观点和议论,是是非非,层出不穷,所牵涉的因素涉及历史文化、民族情感、社会政治、大众教育、信息处理、心理思维乃至美学、娱乐和迷信等等很多方面,而远远不止于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这一基本属性。而各种是是非非的观点看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国际汉语课程中的汉字教学,给本来就已老大难的汉字教学带来各式各样的纷扰与纠结。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认知和汉字教学问题,需要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眼光和国际汉语教育的特点与目标出发进行重新思考。在诸多纷扰与是非之中,本文选择较为根本的或教学中更为关切的以下四端作出概要清理或重新分析:一、神化汉字、文化汉字与工具汉字;二、汉语非母语者眼光中的汉字构造;三、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的表意性(及汉字声符的表音性);四、屏幕电书时代的汉字能力与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王启龙

 

外语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外语学科”的名与实,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思考和重新评估,探讨如何打破长期形成的学科壁垒,如何在学科相互借鉴,以外为本而不囿于外的原则基础上推进外语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