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党政办公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生工作  
国际交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术研究 > 正文

资深译者文艺为我院师生作线上讲座

202065日上午900,资深译者兼高校MTI导师文艺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与机器赛跑,让译文起死回生”的讲座。讲座由翻译中心主任黎斌副教授主持,通过腾讯会议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

 

 

讲座一开始,文艺老师由当下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之争谈起,借由新冠疫情期间翻译行业的现状提出她的看法:“现今市场对译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能力在,市场就在。”随后,文艺老师从市场出发,指出客户反馈的译文之重要问题:可读性差。针对这个问题,她首先向师生分享了她一直以来秉持的翻译原则:“翻译要如盐化在水里,咸味在,而盐不见了。”她还展示了可读性差的五大症状,并通过实例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让译文起死回生。

 

讲座前半部分,文老师提出可读性差的五大症结分别是Verbatim Translation(逐字翻译)、Bad Source Text(原文质量差)、Bad Collocation(搭配不当)、Lack of Knowledge/Logic(背景知识/逻辑缺失)、Long Sentence(长难句),并逐一举例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其中,针对逐字翻译,译者需要以读者为基准,贴近译入语;对于原文质量问题,需要充分理解原文,梳理原文逻辑;而对于搭配不当,则需要明确代词所指。文老师谈到了一个典型案例,即“社会车辆”在不同的情景下应采取不同的译法。比如,“社会车辆禁止通行”可以处理为“Approved vehicles only”。“长途大巴、的士、社会车辆”三者并列时可处理为“coach, taxi, other vehicles”等等,而不能只翻译字面意思“social vehicles”。对于此三类症结,文老师总结道:“翻译翻的是本质的含义,而不是字面意思。充分理解原文,挖掘深层含义是非常必要的。”

 

讲座后半部分,文老师谈到了背景知识与逻辑缺失和长难句问题。对于知识缺失,译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查证。而对于英语长难句这个翻译“老大难”问题,她通过丰富的英译汉示例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法门:第一是分句,将长定语分离出来,另起一句;第二是语篇处理,例如增添总括句将断裂的信息块连接起来;第三是遵循汉语习惯,信息重心后移;最后是“得意忘形”,在保证原文含义传达到位的情况下,可以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增添或删减译文使得逻辑更清晰,可读性更强。最后,文老师提示大家,“好的译文是有生命的,翻译要体会字里行间的乐趣。”

 

此次讲座内容生动有趣,案例丰富且专业性强,干货满满。文老师不吝分享多年翻译实践的宝贵经验,为师生开拓了学习翻译的新思路。

 

(翻译硕士 蒲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