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下午3:00,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犀浦校区X30820教室举办了“创源大讲堂”2025年第5期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传播世界”为主题,特邀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翻译界权威专家黄友义先生担任主讲人,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讲座中,黄友义先生借助丰富鲜活的翻译实例,从“国情意识、语言意识、受众意识”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在国情意识层面,他强调翻译需抓住文字背后的实质内涵。例如,“历史”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译法需结合具体背景求证,而“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等中国特色表达,需在英文中转化为具象化表述,避免机械直译。语言意识方面,黄先生指出译文应兼顾准确性与可读性。他以“丹桂飘香的季节”为例,建议译员补充文化背景,帮助外国受众理解桂花意象;同时提醒注意政治术语的严谨性,如首次提及“新冠疫情”时应明确全称,避免歧义。针对受众意识,黄先生提出“译前编辑”概念,强调翻译需适配目标群体的认知习惯。例如,苏州虎丘的导游词需简化繁琐表述,而典籍中的文化典故可通过编译手段平衡传播效果。

互动环节中,黄先生就“敏感话题的翻译处理”等问题与听众深入探讨。他建议,涉及文化差异的内容需通过双方协商进行适度编辑,既保留原文核心,又符合国际传播规范。此外,他还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的转型趋势,指出译员需提升跨学科能力,从“语言转换者”升级为“文化沟通桥梁”。

本次讲座紧扣时代脉搏,将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有机结合,为在场师生提供了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传播的新思路。黄先生的分享不仅深化了学界对翻译功能的理解,更凸显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意义。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创源大讲堂”平台,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助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的高端翻译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互鉴贡献更多交大智慧。
供稿: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