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晚,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于犀浦校区30824会议室举办第4期学术工作坊暨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工作坊特别邀请我校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志红教授做了题为《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理论:前世与今生》的学术讲座。此次活动由中心主任李庆成老师主持,与谈人为学院副院长王鹏飞教授。同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阿坝州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杨国庆先生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参加本次工作坊的还有我院以及人文学院的部分老师以及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内的多位本、硕、博学生。
胡志红教授首先感谢外语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的邀请。他在开场白中指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文学也在创作中展现出新视野和新空间,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生态文学的研究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群众的事,更是学界的事。同时,研究少数族裔生态文学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理论,对于理解世界和关注当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教授从美国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谈起,浅谈了其两个发展阶段,即以研究白人文学为重心的生态中心主义型生态批评学派的创立时期和以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形成及其发展时期,并指出主流白人生态批评主要透过生态中心主义哲学的视野,尤其透过深层生态学视野,阐发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掘文学所蕴藏的生态内涵, 探寻走出环境危机的文化路径。胡教授指出,在环境公正的运动冲击下,种族范畴被引入生态批评领域,从而推动了白人生态批评的转型并催生出了少数族裔生态批判,其中包括美国黑人生态批判、美国印第安生态批评以及卡奇诺(美国墨西哥裔)生态批评。
随后,胡教授详细介绍了美国白人生态批评所面临的学术危机、主要盲点、其环境公正转型的必然性以及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兴起, 并简要介绍了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学术图景及其研究方法论。胡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主流白人生态批评的主要不足是种族偏见,另外还有性别偏见、阶级偏见、文化偏见、信仰偏见及文类偏见等。第二,主流白人生态批评的转向是走向环境公正。胡教授引用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学者T.V.里德率先提出的“环境公正生态批评”术语和观点,即透过种族、阶级及性别的视角探讨环境问题,发掘引发环境退化的历史文化根源,探寻能照顾各方利益诉求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文化与现实策略,揭露因种族、性别及阶级的区别而引发的各种环境歧视或环境殖民主义行径。第三,关于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兴起,胡教授指出,在环境公正议题的强力推动下,种族范畴成了第二阶段生态批评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多种族视野成了考察文学与环境关系的基本观察点,少数族裔生态批评也应运而生,致力于探究种族、土地、性别及阶级等范畴之间的复杂纠葛,并成了第二阶段生态批评最为活跃、最为丰硕的学术场域。第四,关于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发展简况,胡教授指出,迄今为止,美国黑人文学生态批评是最大的亮点,其重在揭示黑人文学中所再现的种族主义、奴隶制度和其遗产与自然退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对黑人族群看似悖谬的自然观的深刻影响;其次是美国印第安文学生态批评,其重在发掘比深层生态学更深的印第安文学、文化中的生态整体主义的神圣自然观、敬畏自然等素朴生态智慧;再次是美国奇卡诺生态批评,其旨在揭示社会公正与环境议题之间的复杂纠葛,凸显奇卡诺文化所蕴藏的比深层生态学“更实在的”环境诉求。
胡教授在讲座的结论中指出,由于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是对主流白人文学生态批评的借鉴、批评、超越与拓展,是当今美国乃至国际生态批评界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学术场域,因而对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国内学界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胡教授在讲座的最后部分还特别介绍了环境议题与美国政治的关系。胡志红教授通过列举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与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之间的关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与印第安人之间关于生态政治的关系、以及美国黑人生态批评、黑人文学文化中关于种族政治的因素,介绍了环境、生态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与谈环节,王鹏飞教授首先感谢了胡志红以及杨国庆出席本次学术活动,并高度肯定了胡教授的讲座价值。他认为生态文学及生态文学批评不仅进一步挖掘了文学的意义,提升了文学的价值,而且也丰富了文学的审美,已然成为当今全球学界关注的焦点。胡教授能站在全球高度,把握时空维度,向大家介绍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理论的前世与今生,将有助于我们探索生态文学,进一步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能助力区域国别研究言说中国故事,彰显环境正义,进而达到文明对话、文化互鉴的效果。
羌族诗人、阿坝州作家协会副主席羊子(杨国庆)也就文学批评与作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诗人创作首先要看自己的心动与不动,诗人心动了才能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诗歌应当是安魂的,首先需要诗人由不平衡到平衡,达到外部和内部的、整个世间的平衡。但是,一旦进入到外界和内在的长期平衡,诗人就死亡了。诗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超越世俗,从平衡中首先发现新一种不平衡,进入新一轮的忧思,从这样的立场看待,诗人的灵魂总是处于“不安”。也正因为这样的“不安”和不平衡,所以诗人需要不断地寻求平衡、平安,也就是“安魂”。诗人与众人一样,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而不是单面的、简单的类型人物,区别在于诗人使用语言文字构筑意象意境,与人交谈交流。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向胡教授提出了许多与讲座主题相关的问题,诸如美国边疆运动中的生态问题、女性在印第安生态批判中的角色、中文小说《狼图腾》的生态批评诠释等。胡教授耐心地一一作答,并鼓励大家进一步探索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理论,从而开拓研究视野。本次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了帷幕,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