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党政办公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生工作  
国际交流  
学术研究  
研究生教育 首页 > 学院新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研究生导师论坛

2025年10月23日下午2点至6点,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年研究生导师论坛在X3082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践行教育家精神,提升研究生导师能力,切实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与学术引领水平。四川大学石坚教授应邀莅临指导,学院党委书记李成坚、学院研究生导师、新进教师以及全体在读博士出席此次论坛,学院教学主管曾祥敏主持论坛。

在专题讲座环节,石坚教授以“导思想、导学业、导人生:和谐研学关系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他数十年担任研究生导师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讲座由李成坚书记主持。在讲座中,石坚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要求,讲解了维护和谐研学关系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强调研究生导师需坚守正确政治立场,引导学术研究锚定国家需求,倡导导师与学生共读经典、共探学术前沿,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辨能力,并以叶嘉莹等大师的育人典范,生动诠释了师德师风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出高尚师德与言传身教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在主题报告环节,四位研究生导师围绕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趋势,聚焦AI赋能、学术创新等热点议题展开分享。宋美华教授结合教学科研实例,阐释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优化、科研辅助与研究生指导中的实践价值,提出“对AI存敬畏,也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的理性认知。成蕾副教授立足文明互鉴和跨文化视阈,系统解读了外语学科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学院文学研究团队由此取得了丰硕成果。贾蕃副教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深入探讨了技术赋能背景下的学术伦理规范与实践准则。李庆成副教授聚焦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兼具可行性与创新性的实践路径与合作模式。

在研究生人才培养经验分享环节,两位优秀硕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亮点纷呈、金句频出。莫光华教授以“向导、桥梁、园丁”为喻,深刻阐释了“师生是互助互动的成长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提出导师应助力学生“尽快入门、入圈、入流”。张露蓓教授以“亦师亦友,共同成长”为题,结合自己指导的优秀学子的成长案例,分享了构建良性研究生培养生态的实践经验与独到见解,引发了导师们的共鸣。

随后,参会导师分为五个小组,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的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学位点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路径”四大议题,开展了近五十分钟的深度研讨。分组讨论结束后,成蕾副教授、罗载兵副教授、李庆成副教授、陈林助理教授以及王海玲博士依次代表各组汇报研讨成果,提出系列建设性建议:一是推进“本硕贯通”培养,在提升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课程体系衔接;二是推动教学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三是精准对接时代需求与学科资源,构建全方位学生发展支持体系。这些建议凝聚了导师们的集体智慧,为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院党委李成坚书记最后做总结讲话。李书记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前瞻视野与思想深度,认为论坛为导师们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强调导师们应该主动应对时代变革与学科发展挑战,拥抱技术变革,切实提高导师自身的指导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研究生导师论坛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导师间的经验分享与理念碰撞,将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