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党政办公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生工作  
国际交流  
学术研究  
党政办公 首页 > 学院新闻 > 党政办公 > 正文

英国利兹大学王斌华教授来院讲学

2024年627日、28日,学院第十九、二十期创源大讲堂X30824举办。英国利兹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斌华教授应邀以“AI技术发展背景下翻译专业人才的定位和能力规划”“海外学外语创作和自我回译中的知识空间再造为题讲学讲座分别由俞森林院长、黎明副院长主持,学院翻译学科团队教师、译介学博士研究生、翻译学和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此次学术活动

AI技术发展背景下翻译专业人才的定位和能力规划”讲座中,王斌华教授指出,在近几年机器翻译技术在人工智能助力下获得新发展的背景下,译者的作用等问题受到了质疑。随着机器翻译的译文变得愈加通顺,英美业界以及中国大众媒体对人机翻译质量、伦理以及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译者等问题提出质疑。针对这些问题,王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王斌华教授指出,翻译技术在AI发展取得突破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危机。由于机器翻译得到的译文表面上看似通顺且符合逻辑,人们很难注意到译文中的差错,导致对译后编辑的重要性的忽视造成了信息误导等问题。同时通过分析当前国际新闻传播和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中的实际案例,王斌华教授提出,翻译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转换,而且涉及到知识图构以及不同语言文化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他破除了翻译取代观和翻译工具观的偏见,强调了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重要性以及专业译者不可或缺的作用。王斌华教授就如何提高翻译专业竞争力进行了探讨。王斌华教授表示翻译专业学生立身之本和发展之策在于积极利用AI技术为自身学习、能力发展和工作实践赋能教和学的理念要从纯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向外语沟通能力、运用外语获取一手信息和学习主题知识的能力、以及开拓眼界和提升思辨能力。拓展教和学的思维方式要从“工具式”的技能训练向“全人成长式”的能力教育转变跳出语言/翻译的狭窄“工具观”,成为知识和能力口径宽、适应性灵活的现代文科人才

海外学人外语创作和自我回译中的知识空间再造的讲座中,王斌华教授以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英文专著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及其中文自译《万历十五年》为案例,通过对该著作的创作、自译和出版过程的档案分析,以及通过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文本分析,为学术自译者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提供实证理据,并揭示海外学人如何通过外语创作中的隐性翻译为异语学界创造新的知识空间、如何通过自我回译为其母语学界再造异质性的知识空间。王斌华教授表示,海外学人通过采用一系列的“非强制性转换non-obligatory shifts)”策略,如恢复原始的中国文化元素、补充原历史文化语境的特定信息或案例、增加叙述者视角评论、添加或调整副文本、删除不适合目标语境的段落,从而成功实现英汉回译。在此基础之上,王斌华教授还探讨了自译与他译的差异以及自我回译中的知识空间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