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主页
Home
|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院长致辞
学院简介
历任领导
现任班子
工作人员
机构设置
专项委员会
教学机构
工程英语系
英语系
国际汉语系
日语系
商务英语系
德语系
法俄系
翻译系
教育教学
大学英语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术科研
新闻公告
研究团队
美国中心
欧洲中心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专著译著
学术期刊
特别推荐
资料下载
国际交流
新闻公告
交流概况
对外汉语
合作项目
外教师资
交流成果
孔子学院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机构简介
资料汇编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就业信息
经典悦读
资料下载
校友工作
校友新闻
毕业留影
校友工作
职工之家
部门工会
工会动态
退休工作(关工委工作)
教代会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就业信息
经典悦读
资料下载
工英系开展第三次集体政治学习
2024.05.30
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群众...
学寄语、悟思想、育新人
2020.10.12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
经典悦读
首页
>
学生工作
>
经典悦读
> 正文
【时闻】以《清新的原野》为例,对比中西译介实践——记西南交通大学“妙语书香”系列文化讲座
2017年5月11日18:30,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之“妙语书香”世界文学与跨文化系列讲座在犀浦校区X1405隆重举行。本次讲座以“以《清新的原野》中译为例,对比中西译介实践”为主题,特邀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系优秀教师任显楷作为主讲嘉宾。讲台上,任老师风度翩翩,携书生气息,向听众展开了一幅译介实践中西对比的瑰丽画卷。
任老师首先提出了他对中西文学翻译实践中因各种原因出现不同情况的翻译问题的担忧,同时向听众分享了他的几部翻译作品,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翻译实践,包括其目前所参与的国家社科项目——《外国文学走向世界问题研究》。随后任老师指出了翻译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并且以《清新的原野》为例从词汇和段落两个方面向同学们具体分析了中西译介实践的对比。
在词汇层面,任老师将其具体划分为人名、地名、书名、术语、拉丁及中古英语、短语及习语和熟词僻义的模块。而后选取对应模块的文献资料向听众陈列了翻译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其中,在人名这一模块中,任老师解释了中西翻译标音的体系,以蒋介石、张爱玲这样的历史名人为例去说明中文名字在英译时容易产生语焉不详的现象。在书名模块中,除剖析了中译本《清新的原野》外,任老师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圣经》译本的思考,他指出诸如此类的经典在我们中国也曾有过不同的译名,而这一典例让听众深刻地意识到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时期以及背景条件,明确由历史发展的本身决定译名的学术道理。在接下来的短语及习语、熟词僻义的模块中,任老师着重提到了《悲惨世界》首本中文译本的艰辛创作历程,以史实为据,让听众明晰仅在词汇模块,翻译学者就已付出了超过常人百倍的努力,才能得此经典译本,福泽后世。随后任老师又对段落这个话题提出见解。他讲到,翻译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翻译,还包括对篇章的整理美化。这就要求译者要重视篇章段落的作用,恰当划分段落,合理谋篇布局,将手中的翻译作品当作艺术品去细细雕琢。
我们都知道,中西文学翻译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如文化背景理解失当、专有名词无法对应、情节或语言要素丢失等问题。任老师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译者的翻译态度和能力,有文本的实际情况,有出版机构和出版刊物的编辑方针的限制,还有时代背景所导致的社会整体趣味、偏好及偏见等等。他说到,在这个机器翻译不断发展的时代,讨论文学文化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他仍坚信人工智能终归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译。为此,在讲座的最后阶段他也提出了期望,希望翻译学者能更投入一些,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耐心地、细心地做好翻译。
任老师讲解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与任老师探讨交流。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完满落幕。
文字记者:陈思琪
摄影记者:高尚诗
编辑:卢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