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就业信息  
经典悦读  
资料下载  
学工动态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书香外语——生活之道 ——读《瓦尔登湖》有感

“我想要深入地体验生活,吸取生活全部的精髓。”十九世纪的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写下这样的句子。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理念更多地表达为简短的四个字——热爱生活。虽说更好记了,但似乎更难做到了。

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工作”与“消费”成了为现代生活的两大主题。或许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生计,但难免发展成为“赚更多的钱”与“买更好的东西”。而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所带给人的短暂满足与长久的不满足交织的盛大幻觉又是那么叫人沉迷,似乎在其中就可窥得生活的真正乐趣。

然而这些带来更多的只是慌张与惶恐。不确切的意义,轻易可夺的声色乐趣。人们需要一遍遍去确认自己所得的是不是值得称赞的,自身的价值是不是值得肯定的。一遍遍纠正自己的生活去达到世人心中的那个标准。焦虑、虚荣,不知何时开始,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却陷入了更差的精神状态之中。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时代,各种负面情绪顺势蔓延得更为迅速。消极厌世,甚至很多人就认为生活本就是不可爱的了。那梭罗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句子呢?

梭罗用他的两年时间,感受在瓦尔登湖的独居生活。将螺丝钉敲进散发着最原本香气的木头,他搭建自己的小木屋;翻滚火上膨化的未曾加入酵母的黑麦玉米面包,看着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观察植物的萌芽、茂盛与死亡,记录下所见所感,并不用为了迎合读者而添油加醋。瓦尔登湖的试验是为了验证当我们离开忙碌的世俗生活时,究竟是会得到更好还是更差的生活体验。梭罗削减了几乎全部的社交活动,大部分社会活动,留下的只是他与自然。当一个人离群索居,面对的仅是最原始的最本真的生活需求时,或许更容易得到生活的意义。

孤独,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的关键词。但这孤独只是一种物理状态,就其心理状态而言,他并不孤独,甚至可以说在这段时间变得更为丰盈。梭罗这么说:“若是一天里有几个时段可待在自己的空间里,完全忠实地面对自己,真是一大释放,它们可以让一天的其他时间变得活跃起来!”独处,是一个与自我会晤的机会。挣脱人与人之间纠缠不清的情感,或许就会有更大的思想活动空间。虽说他人如镜,但若是连自己都认定自己是一团模糊不清的面容,又怎能期待从他人处领会自己的真实想法。孤独的处境令梭罗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思考使他找到了自我的本源,生活的本真。

人们热衷于制定出一套套的标准规范,不停地宣扬着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去过怎样的生活。他们期望我们都被改造成他们心中那个“正确的人”,拥有“正确的生活”。而我们似乎也对那些准则趋之若鹜,甚至费尽心思想去达到。为了什么?为了得到肯定,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迷迷糊糊的自我肯定。

为了买下大房子,放弃休息的时间没日没夜地工作,换来并不多的在大房子里休息的日子。

为了去高档餐厅里吃一餐,收紧荷包咬咬牙度过几天,换来短暂的可能更适合拍照而并不美味的一顿饭。

为了存下足够多的钱,以防未来的不时之需,反而换来一具因过度劳累而患病的躯体。

人像是变成了一个泥娃娃,被人强硬而粗暴地捏捏脑袋,扯扯胳膊,以最高限度达到模具的样子。但其实只要根据每团泥的质地成分,摆弄出最能让泥土自由舒展的形状,这就足够了吧。

梭罗在书中说:“我到森林里,是因为我希望过着真正的生活,只去面对生活必要的部分,看我是否可以学会它所教导的,而不至于在我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真正活过。”

或许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此生都没有机会能像他一样,在一个足够接近自然的地方生活,像他一样摒弃与生活无关的全部生活,审慎地与自我、与生活本身对话。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能混混沌沌被洪流裹挟着生活。尽可能地崇尚俭朴自然,尽量不因社会体制里的礼节与面子做一些毫无意义、令人厌倦的事,尽量不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为自己伪善的行为粉饰上高尚的光芒,尽量不因流行的观点勉强自己去过“应该过”的生活。

少,或许就是一种多。剥离本就不属于生活的那一部分,减少本无需存在的欲望,抽开塞满你内心的纷纷扰扰的烦恼,或许你能拥有更敞亮的心,去拥抱感受更简单却也更本真的快乐。

简单,并不是一件需要外寻而得到的事物,它本就是从我们内在自然而然长出来的。同样,真正的生活,或许也并不是需要达到外界所制定的各种标准才能配得上这个名号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能够让自己真心觉得愉悦的活动,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那一定是简单而清爽的吧。

作者介绍:郑云霞,日语系,浙江宁波人。伪文艺真性情,没脾气好相处。在优缓细腻的笔调中窥得众生,在狂放躁烈的乐点里触碰自我,在荒诞无边的想象里享受存在。喜自然之物。







编辑:史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