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主页
Home
|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院长致辞
学院简介
历任领导
现任班子
工作人员
机构设置
专项委员会
教学机构
工程英语系
英语系
国际汉语系
日语系
商务英语系
德语系
法俄系
翻译系
教育教学
大学英语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术科研
新闻公告
研究团队
美国中心
欧洲中心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专著译著
学术期刊
特别推荐
资料下载
国际交流
新闻公告
交流概况
对外汉语
合作项目
外教师资
交流成果
孔子学院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机构简介
资料汇编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就业信息
经典悦读
资料下载
校友工作
校友新闻
毕业留影
校友工作
职工之家
部门工会
工会动态
退休工作(关工委工作)
教代会
德语系
新闻公告
本系概况
师资介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学习园地
学生风采
特别推荐
系内通知
德语系举行2016年终述职暨工作总结会
2016.12.17
欢迎报考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2014.06.20
我系近三年高考录取分数
新闻公告
首页
>
德语系
>
新闻公告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卜天博士做客创源大讲堂讲述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
2016年11月3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张卜天博士应邀做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创源大讲堂”,做了题为“‘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的讲座,外国语学院X1405报告厅里,师生们济济一堂,座无虚席。
张卜天博士先后就学于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通晓英语、德语、拉丁语,多年来致力于西方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和汉译,其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近代科学的起源和科学革命,特别是现代性的起源,科学与哲学、神学的关系和互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神学思潮对近代科学兴起的影响等。其独自担纲迻译的“科学史译丛”和“科学源流”丛书,目前已出版了四十多部,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学术影响。
此次讲座可以视为张卜天博士对自己新近译出的《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商务印书馆,2016)一书的翻译和研习心得的分享。该书作者昆士兰大学教授彼得·哈里森(Peter Harrison,1955-)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史专家。张博士指出,《科学与宗教的领地》颠覆了迄今为止的国内外教材上关于“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传统叙事,因为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指的“科学”与“宗教”概念都是在过去三百年里产生的。在中世纪,“宗教”(religio)指的是内心的虔诚或崇拜,内在的倾向、性情,从16世纪开始,内在倾向开始客观化,“宗教”成了一种系统的、类属的东西。同样,“科学”(scientia)在中世纪是指心灵的一种习性或“德性”,在现代早期则渐渐变成了方法和教理。亦即“科学”和“宗教”这两个概念起初都是指个体的内在品质或者说“德性”,到了16世纪才渐渐成为首先通过教理和实践来理解的东西,成了命题式信念系统,这种客观化过程是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前提。
随后,他进一步谈到现代科学的起源。首先,在19世纪产生了一种新的身份:“科学家”;其次,科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排出了宗教和道德方面的考虑;最后,新科学通过划定明确边界和设定对比情形的存在而得到加强,比如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人文,以及科学与宗教。所以,只是从19世纪开始,人们才第一次开始同时谈论“科学与宗教”,由此宗教就成了科学的一个对比情形——宗教乃是科学所不是的东西。最后他总结说,科学与宗教既不是冲突的,也不是和谐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形成过程。“宗教”与“科学”都不能代表人类的某种普遍特征,也并非自然种类(natural kind)。在互动环节,张老师细致地回答了几位师生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这次学术活动由研究生院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德语系主任莫光华教授主持,不少老师参加了讲座。
(德语系通讯员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