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晚7点,外国语学院大型系列阅读报告第四期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二号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
唐弦韵老师,讲座的主题为——马克斯·韦伯“铁笼说”。外国语学院罗艳谊老师、王汉玉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讲座一开始,唐老师就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了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有着“百科全书式学者”的美誉,被认为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通常被认为是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者不同,马克斯·韦伯对于时事政治非常关注。唐老师还打了个贴切的比方:“要是在现在的时代,韦伯可能就是那种关注时事的微博大V一样的人物。”马克斯·韦伯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宗教等文化对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与我们一般认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相反,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等文化影响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为这位伟大人物增添神秘和悲剧色彩的是,他的思想在生前并未受到世人过多的关注和认同,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死后由其妻子等人编集出版的,在这之后,他的思想才渐渐为世人所熟知。
在介绍过马克斯·韦伯其人后,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唐老师又为大家介绍了基督教的大概发展历程以及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对于民众的精神世界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天主教有着“原罪”的理念,倡导用行为来得到救赎,并垄断了《圣经》的阅读和解释权。但绝对权力无疑会滋生腐败,中世纪后期,天主教的统治愈发黑暗,强大的压力也进一步刺激了之后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发生。16世纪,以路德新教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路德新教推崇“因信称义”,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之后,另一位宗教改革的领袖,约翰·加尔文出现了,加尔文认为,选民和弃民又是上帝已经决定好了的,但是人类必须承担着负罪感,以禁欲的方式努力工作和生活,这样才可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加尔文的思想,正是马克斯·韦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单单将加尔文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此唐老师解释道,一方面是因为加尔文思想的传播领域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传播范围广;另一方面是因为加尔文思想特点鲜明,易于研究。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研究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之间的“亲和性”关系,指出加尔文的新教伦理中包含有“入世禁欲”的理性化人格,正是在这种理性化人格的指导下,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了,即经济生活走向了理性化。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企业理性化组织机构制度、官僚制度等都是这种理性的具体体现。随后,唐老师又进一步解释道,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的高度理性化运营体制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可以被替代的个体,但社会却并不依赖于某一个具体的人而存在,而这种现代理性社会的种种制度虽然囚禁人的意志,但却是现代人无法避免的,就像一个钢铁般的牢笼。这也就是马克斯·韦伯“铁笼说”的由来。
讲座告一段落后,现场的同学与唐老师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一位同学就“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理性虽然可以带来社会的进步,但是否并不能带来幸福”向老师提问。唐老师解释道,韦伯认为理性的作用本来就是矛盾的: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官僚体制,企业管理制度确实达到了高效高产,但另一方面,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这个被认为是巨大机器的社会里活动,很难找到一种真正的幸福感,所以韦伯才认为这是一种“铁笼”一般的束缚。
几个精彩的问答之后,本次讲座也圆满的落下了帷幕。至此,外国语学院大型系列阅读报告本学期的四期已全部结束,但这个结束一定会成为大家阅读经典的新的开始,相信今后大家也能带着自己的思考在求知的道路继续上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