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德语系何俊副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讲座,题为“东方主义抑或汉学主义?——马勒《尘世之歌》歌词对唐诗的文本变形与诗意重构”。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冯晓春副教授主持,德语系、英语系、哲学系的部分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赵朝永教授首先代表外语学院向何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在致辞中强调了音乐、文学、哲学等跨学科融合研究的重要性。在讲座中,何老师分享了自己有关马勒组曲《尘世之歌》歌词的研究心得,挖掘了六个乐章的歌词对应的唐诗文本,就国内外现有研究做出了评判;进而就两首尚无定论的唐诗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创造性误读或叛逆也是中外文化遇合、交流、互鉴结出的硕果;随后从马勒化用唐诗作曲的多重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揭橥这一跨语际和文化实践背后深藏的根源和动因。最后,何老师认为,比之偏好甚至猎奇异域文化风情的东方主义,用指向未来、旨在构建文化融通与和合的汉学主义来阐释马勒的这一跨文化行为,或许更加合适。
讲座结束后,何俊老师与在场师生互动,就科研方法、期刊发表、中德文学对话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次讲座不仅吸引了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英语系和哲学系等院系的师生参加,还有南京大学的江雪奇老师专程赶来参与讲座并进行交流。讲座取得圆满成功,在展示我系教师风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我系与业内同行沟通交流的力度。
(德语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