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在136教室举办了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翻译系但鸽老师荣获最高奖项一等奖。另一名一等奖获得者是英语系的贾蕃老师。翻译系的赵为娅老师或讲课比赛二等奖。
但鸽老师的讲课课程是“综合英语I”,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但鸽老师带领学生解读解绿香蕉背后的象征意义,探索其文化深度,并将植根文化分析引申到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图片,左一位但鸽老师)
赵为娅博士的参赛课程为《翻译概论》,她以“Why they translated(译有所为)”为主题介绍了严复的“信、达、雅”的提出过程和其内涵所在,对严复的翻译贡献、翻译目的和主要翻译策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介绍,意在启发学生跳出仅关注语言本身这一思维定式、探寻译者的动机、目的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她还就“信、达、雅”和第一位对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英国研究学者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3)的“翻译三原则(three laws of translation)”进行了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理论的异同之处,进而引向严复和泰特勒所倾向的翻译策略,即“意译”(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和“直译”(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随后阐释此二种策略并无优劣之分。她指出,未来同学们将学习的翻译研究理论,如大家熟知的美国翻译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彼德·纽马克(Peter Newmark)所提倡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Lawrence Venuti)的“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实质上正是“直译”和“意译”的变体,其差异在于学者们的侧重点和动机等方面。她鼓励学生们在未来学习中多尝试批判性的阅读和思考,对不同的翻译理论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图片,左二为赵为娅博士)
翻译系供稿
肖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