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国际汉语系王海玲老师、于爱青老师、刘波老师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31人,赴成都金牛逸衡酒店参加了“新时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交通’教育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西南交通大学主办,旨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交通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索新时期“中文+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上午主论坛:聚焦“中文+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会议在衡动馆主会场拉开帷幕。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杜修平教授作了题为《"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料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杜教授结合天津大学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他特别分享了天津大学在“中文+工程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以及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杜教授强调,新时期“中文+职业教育”要注重本土化发展,结合对象国实际需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合作模式。
下午分论坛:聚焦国际中文教育最新实践
下午的分论坛在衡动馆A举行,来自四川大学、长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实践与研究成果。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雷莉教授作了题为《AI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专题报告。雷教授从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态势: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路径。
师生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国际汉语系的师生们全程参与了会议的各项议程,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在交流讨论环节踊跃提问,与参会学者就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设计及跨文化实践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会议,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对“中文+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

国际汉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