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刘乐宁教授在X30824进行了主题为“语体教学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黎明教授主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乐宁,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语言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项目主任。刘乐宁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涉及句法学、语篇语法和汉语教学法等。出版《汉语教师技能指导手册》和数本其他专著,也是《中文国际教育》(香港)的主编和《华语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
本次讲座探讨了语言教学和语体研究的关系。首先,刘乐宁教授从语言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个层面展开介绍,提出语言能力需要体现在得体和有效的语言形式上,而语体研究则关注不同语境下语言形式的选择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口语从字正腔圆到能言善辩,书面语从文从字顺到妙笔生花,提出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口语:从字正腔圆到能言善辩书面语:从文从字顺到妙笔生花,这个过程正是四种语体能力的发展:能说的汉语(speakable Chinese),能写的汉语(writable Chinese),能读的汉语(readable Chinese)和能讲的汉语(sayable Chinese),针对中文教学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口语进步快但阅读写作困难,高年级学生口语停滞且书面语局限于"学术汉语",刘乐宁教授提出了以下的应对措施,即中文教育必须将四种语体的教学贯通,在初级阶段实施说话领先,话熟成文,以话带字的方法,中高级阶段实施文本输入,文熟转语,以字衍语的方法。
在如何操作阶段,刘乐宁教授提到贯彻基于输入的语言教学,首先必须保证语言输入的质与量,同时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为主要目标。低年级以日常生活为内容,日常口语为语料,以对话为主要形式,辅以成段的课文。中级教学以中性语体为语料,以成篇的文本为输入,以教授正式语体的语言学特征为主要目标。高年级教学以正式语体为主要语料,辅以典雅语体和混合语体在提高学生正式书面语的基础上提升正式语体的口语能力。
刘乐宁教授以若干个生动的教学实例介绍了初级和中高级的汉语教学如何基于不同阶段的语体教学特征和侧重点实际开展,从文本选择、文本处理、脚手架任务设计等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在本次讲座中,刘乐宁教授强调了语体研究与语言教学的深入结合的重要性,将语体研究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不同语体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整体提升,同时能够有效通过四种语体的内在联系和阶段过渡的梳理,进而更好地对初中高级的教学进行贯通。
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报告后参会师生就相关问题与刘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激发了对语言教学的思考与探讨,本次讲座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方面提供了思考路径和宝贵指导。
撰稿:刘馨蔓
审稿:王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