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4时,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年第2期“创源大讲堂”讲座在犀浦校区X30820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学院法俄系讲师黄婷博士主讲,主题为“从意义废墟到在场诗学:翻译作为创作主体的越界实践——博纳富瓦翻译诗学的批判与重构”,吸引翻译及相关方向师生参与。活动由25级翻译学硕士生李静茹担任主持人,翻译学科团队的师生参与。
黄婷博士长期深耕法语翻译与文学理论研究。她主持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在CSSCI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还独译著作《戏剧狂想曲》。

讲座中,她以“树”与“苹果”为喻,清晰区分“概念”与“在场”的差异;提出“翻译锻造诗学”观点,指出诗歌“不可译性”可倒逼译者突破语言桎梏;进一步区分“狭义翻译”与“广义翻译”,并以波德莱尔、马拉美翻译《乌鸦》为例展开阐释,还引入博纳富瓦观点强调感受真实与诗歌“在场体验”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就在场师生有关“广义翻译界定”等问题的提问,黄婷博士回应称广义翻译更多指向对异域作品的深度阅读,非母语文本的差异性更易为创作提供触发点。

本次讲座串联起翻译与创作的深层关联,为通过翻译来理解文学意义的生成提供新视角,推动了相关领域跨界思考。未来,翻译学科团队会以“创源大讲堂”为依托,继续邀请学界专家,聚焦学科前沿,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供稿:李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