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6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于犀浦校区30824会议室成功举办外国语学院2025年第1期创源大讲堂区域国别学术工作坊。此次活动的主讲嘉宾为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研究员姚勇老师,活动由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成副教授主持。姚老师以《咨政报告的写作思路与方法》为主题,从智库与咨政研究、选题与写作方法、报送渠道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撰写政策咨询报告的经验与心得。


姚老师指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智库建设。教育部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为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姚老师以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为案例,阐明了高校智库的组织建设与运转形式,展现了其以学者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和以成果转化为基础的特点。除了依托高校平台外,作为个体的研究人员也可将《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教育部简报(大学智库专刊)》作为成果报送的渠道。

咨政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为咨政研究报告,其选题可从两条路径出发。第一,以需求为导向,需要紧跟时事,明确国家战略需求;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姚老师提出,专题报告的选题需关注新问题、新情况、新状态,并评估其重要性、危害性及紧迫性。
在内容方面,报告需体现思想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研究人员应重视实地调研,以一手资料为支撑,体现翔实的数据,并遵循一事一报,做到立意新颖,内容对路、分析深、对策实。在结构上,报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题目、提要和内容,全文控制在3000字以内。正文可分为三段式、两段式及不定式,行文需简练、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和少作解释说明。在写作方法上,报告要平衡写作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将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提炼观点,省略论证过程,善于转化政策话语,并通过多次打磨呈现最终成果。而在报送渠道方面,研究人员可从党政部门、媒体、报社内参及研究基地等多种渠道进行投稿。


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对咨政研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涉及具体的选题方向,相关参考资料的获取,投递环节中的实操等问题,姚老师对在场师生的提问作了详细解答。此次活动让在场的师生对应用研究和写作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师生们对思考和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

